调味品介绍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爆款背后的故事一只大闸蟹如何钻进月饼走 [复制链接]

1#
白癜风怎么能治好 http://pf.39.net/bdfyy/bdfhl/181211/6706972.html

「人类观察员计划」是人间像素的一个不定期更新栏目,我们请来了一群从不同维度观察、研究人类与社会的朋友,他们将从各自的职业身份与社会身份出发,为我们提供观察世界的不同视角,我们则从他们的故事里看看少有人注意的人间面相。

本期的观察员,是一位“专业吃货”。

小龙虾月饼、榴莲流奶八宝饭、爆浆芝士豆乳青团、芥末三文鱼月饼……美食科学家甜希一手打造了近年来数个美食爆款。

食品工业的新技术如何来到消费者的餐桌上?研发食品的人怎么知道接下来会流行什么?当下的消费者在追逐爆款的时候,真正爱吃的是什么?

硕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专业的甜希,因为爱吃走上了研究“吃”的科研道路,以下是她的答案。

作者I唐云路

版式I沉铃

甜希至今还记得十四年前第一次吃到纯蟹粉汤包时的那一刻。

那是她读研时一次期末考试结束,同是上海人的室友带她去了城隍庙一家专门做蟹粉汤包的小店。

小笼包一个个晶莹透*,薄薄的皮透出肉馅的粉色,夹起一只就一点细细的姜丝醋。馅料经过特别的调制,小心翼翼一口咬开,蟹粉流出来都是明晃晃的油。

“那是年就卖一百元一笼的,当时我和室友想着考完试犒劳一下自己,一人点了一笼。”对于那时的每一个细节,甜希都能回忆地出来:“那个馅料经过特别的调制,入口是很鲜很好吃,吃完回过头再去品味的时候又略有一点点腥、一点点腻。”

那种特别又丰富的口感,如今被甜希复制到了盒马最近上市的大闸蟹鲜肉月饼里。

一只只大闸蟹的味道,如何呈现到月饼里才是最大限度的还原?又要如何复制到工厂端,从而适应大批量生产的需求?这其中的工作不仅仅是味道的复制,更关乎食品工业的复杂运转机制。

美食科学家甜希(右)在盒马一手打造了多个爆款美食

从大闸蟹到大闸蟹

做食品研发,技术很重要,但是如何将产业里已经存在的技术活用起来,一步步解决从创意到量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,考验的就是研发人员的巧思。

市场上的蟹肉月饼、蟹肉汤包早已不少,如何做一款与众不同的产品?

从决定要研发大闸蟹鲜肉月饼,到蟹的口味真正成功在月饼里复制,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完,才走完大闸蟹鲜肉月饼的上市之路。

甜希大约花了三个月的时间,埋头在一只只蟹里。光是给馅料打样,整个团队都已经数不清,到底在实验室里蒸过多少笼大闸蟹,分部位拆过多少只蟹。

在实验室一只只拆蟹,是过去数月里甜希工作的常态

市面上常见的蟹肉类产品,大多将蟹肉与猪肉直接混合在一起,甜希和团队经过多次对照实验,决定采用工艺更复杂、但是口感更有层次的方案。

“我们最后决定,将身体的那一部分蟹肉、蟹腿肉、再加上蟹膏、蟹*,都融进去,让你吃一个月饼进去,能吃到一只蟹的完整口感。”

蟹肉的选材确定,那在调味上如何突破?

人们吃螃蟹的时候都要蘸醋,江南地区的蟹醋尤其讲究,要用醋、糖和姜丝的比例来激发蟹的鲜味,在那些以假乱真的经典“假蟹”菜里,醋更是至关重要的调味。

甜希和研发的伙伴们决定以醋为突破口。

“吃螃蟹蘸醋,但是你不能拿一整个月饼去蘸醋吧?”

正常的思维走不通,那能不能把醋主动包到月饼里?

这似乎是条可以选择的路径,随之而来的是下一个问题:怎么把醋包到月饼里?

食品工业里常见的解决方案是添加醋喷雾干燥以后制成的醋粉,但是把醋粉拌到肉馅里,在烤制、销售的过程中可能会让风味发生变化,也很容易让消费者误以为食物已经变质了。

甜希想到了学微生物学时了解到的包埋技术,再借鉴在餐厅里曾遇到过的分子料理,最终决定试着将香醋包在可食用的胶体里,用醋爆珠的形式来还原“吃蟹时蘸醋”的瞬间体验。

在盒马的研发实验室里,她先用分子料理的相关原料,试着做了一个样品。镇江香醋、生姜、糖等混合酱料包裹在食用海藻胶外衣中,形成醋爆珠,再将醋爆珠包在蟹肉月饼的馅料里,吃的时候,醋爆珠外衣破裂,香醋立刻融合进内馅,螃蟹的味道在那一刻被提升,同时醋又起到了去腥的作用。

经过反复实验,甜希找到了醋、糖与姜的完美比例,接下来的问题就变成了,这个醋爆珠能量产吗?

甜希筛选出两家供应商来试产。为了在产品上市前保密,甜希给供应商下了需求,却没有告诉它们具体的使用场景:直径在8-10mm之间,颗粒再大一些就会汁水过多,会抢夺肉馅本身的味道,颗粒再小的话,汁水瞬间迸发的感觉又没有那么强烈。

供应商也从未做过这样的产品,第一次送来的样品胶体外衣很薄,轻轻一碰就破裂了。甜希专门做了一段小视频给供应商的研发团队讲解要求,经过了数次调配与技术沟通,前后三周多的时间,直到蟹肉月饼在盒马内部终试的前一天夜里,醋爆珠的量产才算研制成功。

“醋爆珠”

第二天一早,甜希带着深夜才拿到的醋爆珠样品去了实验室,把醋爆珠包入大闸蟹鲜肉月饼的馅料,拿去办公室给公司其他部门的同事们盲测。

“我没有告诉他们月饼里是什么,等他们一口咬到嘴里,发现有醋汁迸出来的时候,那种眼睛一下子瞪大,很诧异又很满足的眼神是做不了假的。我就暗暗自喜。”甜希说,“那一刻他们的反馈跟我设想的是一样的,我就觉得这个产品基本已经成功了。”

最终,这一枚月饼以鲜肉馅料打底,醋爆珠包在中间,最上层则是特别炒制过的蟹肉馅。

在鲜肉馅里,甜希还埋下了一个“彩蛋”——打入切成极细的姜丝,增加一丝若有若无的风味,同时去除肉的腥味。

从食堂到实验室,一名吃货的进阶之路

从读书的时候起,甜希就是一名“吃货”。食堂出了什么新口味,尝一尝,在餐厅里有什么新菜,回家也自己琢磨琢磨怎么做。

从上海交通大学硕士毕业后,甜希同专业的同学基本都去了中科院、医疗行业从事科研工作,甜希则获得了一个难得的机会——去联合利华做调味品研发。

为此,她放弃了继续攻读博士的机会,专心研究起了吃。

这一研究,就是十多年。

刚进联合利华的两个月,甜希什么也没干,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认识、了解食材的味道。

“做调味品,用到的香辛料特别多,每种香辛料的英文名、拉丁文名都要记下来,每天我就一瓶瓶打开瓶子,去闻它的味道,辨别它的颗粒度,再去查资料,看它本身的植物形状是什么样子的,打成粉之后又是什么样,做成颗粒之后是什么风味。”

到最后,她只需要用鼻子一闻,就知道面前的是什么香料,因为对味型非常敏感,当时的同事开玩笑地称甜希有一只“*金鼻子”。

那段时间的训练,给甜希之后数十年的食品研发工作打下了基础。

而一名“专业吃货”的进阶,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学习。

每当接触到新的食材或者新的菜品,她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,这每一点点“新”,能不能用到工作的哪一方面?“我每次品尝东西的时候,我都是带了好奇心,带了一个问号,就是我能给我的消费者带来什么不一样的感觉?”甜希说。

在加入盒马之后,多年积累下的好奇心被用在了一次次研发新品时的脑洞里。

“吃货”做到这个份上,走过的每一步,吃下去的每一口,都算数。

专属试吃员,是自己的女儿

除了把新品拿到办公室里给同事们试吃,甜希还有一位专属试吃员,就是自己正读初中的女儿。

要抓住年轻人的口味,各类数据、报告乃至消费者调研都是必须的,在甜希这里则多了一个环节:“我的家人愿不愿意吃?我的朋友能不能接受?”

这是选择原料时的第一原则,也是甜希用来检验一个新品能否成功的“秘密武器”。

今年因为疫情原因,甜希把一部分研发工作搬回了家里,像盒马X喜茶的两款青团,前期的研发几乎都是在甜希家的厨房里完成的。

最终选择做爆浆芝士和阿华田啵啵这两个口味,则是参考了女儿这位资深喜茶爱好者的意见——选经典口味、不要太甜、喜欢芝士拉丝的口感。

到了大闸蟹鲜肉月饼这里,有一天甜希需要测试产品放凉了会不会腥,最后剩下一个样品带回家,准备半夜再来测试。女儿学习到九十点钟想要翻东西吃,甜希就将样品给女儿尝试。

“她平时不太吃河鲜,怕腥,那一天她吃下去以后跟我说好吃,我对这款产品就有底了,因为小朋友在放冷了吃的情况下也不觉得腥,那应该大多数人都能接受。”

大闸蟹鲜肉月饼

走在时令前面的人

“消费者在吃粽子的时候,我们就已经开始琢磨月饼了。”

从四年前加入盒马开始,甜希负责的就是时令食物的开发。

在甜希手上诞生的第一个爆款至今还在盒马销售,酥皮上印着一只小龙虾的麻辣小龙虾鲜肉月饼,就是甜希在盒马的第一个作品。

年小龙虾在全国都火得如火如荼,在研发月饼口味的时候,甜希很自然地想到将小龙虾与传统的鲜肉月饼结合在一起。

只是选什么味型的小龙虾加入其中,团队还是颇费了一番脑筋。上海地区比较流行的是十三香小龙虾和蒜香小龙虾,但是加入鲜肉馅里却显得有些不协调。

“后来一想,有个报告说年轻人都爱吃辣,那我们想干脆就做一个辣一点、爽一点的,因为辣也能解鲜肉月饼的腻嘛,我们就定下来做麻辣口味,再慢慢去调具体的配方。”

甜希还记得,和同事一起去工厂试吃样品,半产品还未经过烘烤时,拿到手上更像是个馅饼,没什么食欲。甜希灵机一动,现场在饼皮上画了一个红色小龙虾,烘烤出来之后,金*色的酥皮上画着一个抽象又传神的小龙虾,“色香味”里的“色”也补全了。

后来甜希找人刻了一个章,将盖在饼皮上的小龙虾形象固定下来,到现在,你在盒马里买到的小龙虾月饼表面,还是能看见那只甜希手绘的小龙虾。

小龙虾月饼之后,甜希基本上跑在一个时令前面的人。

春天的青团,端午的粽子,中秋的月饼,过年的八宝饭,一年一年下来,甜希的时间表按着食物上市的时令划分成一段一段,只不过这个时间表要比普通人都提前好几个月。

拿月饼来说,当消费者在盒马里品尝着甜希团队开发的粽子时,甜希的团队就已经在讨论今年要往月饼里加些什么新花样了。

今年选择蟹的元素,一方面是因为中秋吃蟹的习俗由来已久,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到蟹与“谢”通音,在今年这个特殊的年份,甜希想用蟹的谐音,在蟹肉肥美、人圆月圆的时节,传递一种情谊。

时令产品研发做到现在,对甜希的团队来说最难的,就是挑战自己:“消费者已经对你形成了期待,今年过节,你能玩点什么不一样的?”

今年因为疫情,产品研发的流程被迫发生了不小的变化。除了将实验室搬回自家的厨房,与工厂联络、督产,也需要甜希与另一位研发伙伴子丫两个人开着车一家家跑。

时令不等人,不管环境如何,消费者总是希望在当令时节吃上新品。

“疫情期间工厂也挺苦的,那时候我们做青团,时间很紧,但是工厂又招不到足够的工人回来恢复生产,招回来的人也要隔离14天,为了确保青团能及时上市,还能保证有货,我们就把供应商的数量从原先的一家扩展到了三家。”两人分头跑不同的工厂。

子丫不会开车,两人早上一同从上海的工厂出发,甜希将子丫送到湖州的一家工厂监场,自己则转头又开往苏州的一家工厂。

一天监场结束后,甜希再从苏州开回湖州,接上子丫再一起回到上海,两人第二天还要再一起去上海的另一家工厂。那一夜刚好赶上大雾天,几乎没有在大雾天开过高速的甜希至今想起来还有些后怕:“就像是在雾里面开船一样。”

故事说起来有些辛酸,但这一切都在商品上市后得到认可时被抵消。“会觉得很满足,所有的付出都是有回报的。”

作为一个跑在时令前面的人,现在甜希已经开始研究起春节的时令食物——八宝饭。

“下一个故事,就是过年时再见啦。”她说。

END.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